|
《金瓶梅》之作者的写作地点
学会用城市真实考核故事描写
李洪政 林子斋
通过《金瓶梅》叙事地点真相的探索,我们已经知道《金瓶梅》的叙事地点“清河”实是徐州。但是,叙事地点并不一定是写作地点。然而,如果两者是同一地点,写作起来就比较简单自然,没有矛盾。《金瓶梅》大量故事情节反映了“清河”的城市特征,如果我们把“清河”的城市特征与徐州的城市实际特征相比对,就会发现二者是相当一致的,这恰恰证明作者是立足于徐州写作的。
一、故事描写与徐州城市真实的比对
(一)“清河”是军事重镇
第2回写西门庆“新近又娶了清河左卫吴千户之女”;第31回写西门庆“上任回来,先拜本府县,帅府都监,并清河左右卫同僚官”;第76回写云理守,“新袭职山东清河右卫指挥同知”.可见叙事地点“清河”设有两卫军队:“清河右卫”和“清河左卫”.据《明史》卷76《职官五》记载,“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”,“每卫设前、后、中、左、右五千户所”.一般几个府才有一个卫,只有重要军事战略处才有重兵驻守,清河县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县城,实际上它连一个“百户所”也没有。临清固然是个较大城市,但是它从来不算军事重镇,驻军最多的时候只有几个所,连一个卫也不到。明朝徐州是军事重镇,又是运河枢纽城市,所以驻有两个卫:徐州卫和徐州左卫。从名字上看,与故事所说的“清河右卫”和“清河左卫”只差了一个“右”字而已。很明显,《金瓶梅》所写的两卫是按徐州两卫写的。卫的管理机关一般设几个司,前几年在徐州大同街建设工地地下发现了一个石碑,上面就有徐州卫经历司的名称,还发现了许多文物,证明那是徐州卫经历司的遗址。现在汉画像石馆还有一块碑上面有徐州卫、徐州左卫官员的署名。不仅如此,第17回写西门庆去庆贺“帅府周守备生日”,故事只写“清河”驻有两卫军队,怎么又有“帅府”了呢?例如第65回写“清河”为了迎接六黄太尉,“地方统制、守御、都监、团练,各卫掌印武宫,皆戎服甲胄,各领所部人马围随”.统制、守御、都监都不是卫的军官,这说明“清河”城里还应该有比卫更高的军事机关:“帅府”.第75回写荆都监是“山东等处兵马都监”,“管理济州兵马”.这里为什么称清河的“都监”为“山东等处”兵马都监呢?他又怎么能“管理济州兵马”呢?知道“清河”实是徐州就好理解了。徐州历来是军事重镇。“汴泗交流,山岗四合,接齐鲁之疆,通梁楚之道,诚南北之咽喉,攻守之要区也。”(《读史方域记要》)另据《徐州志》记载:徐州设有参将府,“隆庆三年设,奉敕提调徐州、徐州左、大河、宿州、归德、武平、睢阳、陈州、曹州、颖州等卫,滕县……等所官兵及诸民兵。”可见徐州参将府堪称“帅府”,最高指挥官就是参将或副参将。参将府里设中军守备一名,故事中的周守备就相当参将府的中军守备,所以称为“帅府周守备”.都监也相当参将府的中层干部,所以第31回也写“帅府都监”,这并不是说他是“帅府”统帅。第77回写周守备升任副参将,这时他才是“帅府”的统帅。
徐州参将府管辖范围很广,北至山东鄄城、曹州(今菏泽)、滕县一带,与“山东等处”兵马的说法一致。济州就是现在的济宁与曹州的连线几乎在东西一条线上。鄄城在这一条线的北方,可见济州在“山东等处”的范围内,荆都监是帅府的中层将领,故事写他能管理“清河”以外的济州兵马,这完全符合徐州参将府的管辖范围。同样道理,第78回写吴大舅任指挥佥事,管理的屯田在济州,这同样符合徐州的实际情况。实际的清河离济州有六七百里,即便有帅府也不可能管理到济州。
第81回写韩道国“在瓮城南门里”撞见看坟的张安。瓮城是军事建筑,徐州是军事重镇,所以四门都有瓮城;清河只是小县城,没有瓮城。
(二)“清河”南门外特别繁华
第7回写西门庆为了说娶孟玉楼,“出的南门外,来到猪市街,到了杨家门首”,“这房子也值七、八百两银子,到底五层,通后街。”可见南门外“猪市街”的房屋很大,南门外的人像城里一样富裕。更多的描写同样也证明南门外很繁华,例如第62回写李瓶儿死了,西门庆“使琴童儿骑头口,往门外请花大舅”;“教贲四往门外店里推了三十桶魁光麻布、二百匹黄丝孝绢”.连开缎子铺的西门庆都让人往门外店里买布,可见南门外货物更齐全。第47回写苗青来到“清河”,就住在南门外的店里,王六儿隔壁的乐三就在这个店里当经济人。更值得注意的是来往“清河”的人都要经过南门外,有些人还住宿在南门外。例如第36回写进城拜访西门庆的蔡状元和安进士停船在新河口,却“暂借门外永福寺寄居。” 第49回写来西门庆家做客的蔡御史停船在新河口,却吩咐手下人:“都回门外去罢,明早来接”;西门庆“出城外,到于永福寺”,为他摆酒饯行。第81回写韩道国从“临清码头”,“打旱路”“把一千两银子”装运来“清河”,“撞遇看坟的张安” ,“正出南门”.第98回写:周守备“前去济南到任”,“陈经济送到城南永福寺方回”.新河口明明在“清河”东北五十里,人却不从北门或东门进出,反而绕道南门,而且还借住在门外的永福寺,西门庆摆酒饯行也借用永福寺,为什么会这样呢?其实,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徐州的城市特征:西门、北门外有黄河,东门外有运河阻隔,《徐州志》记载:徐州“三门阻水,唯南门通车马”,所以进出徐州主要靠南门。
不仅如此,“清河”的坟地也都在南门外。例如第48回写:“出南门到五里外祖坟上”;第89回写吴月娘等人,“往城外五里新坟上,与西门庆上新坟祭扫”;“周守备府里也上坟”,春梅说潘金莲的坟“在南门外永福寺后面便是。”守备说:“永福寺是我家香火院”;故事写庞春梅在永福寺巧遇吴月娘等人。故事里坟地大都在南门外的情况也与当年徐州的特点符合,因为徐州的最大危险是水患,城内的地势低于黄河水面;城南有山,地势高,所以有钱人的住房多在南门外,他们的坟地也多设在南门外。许多商店也都设在南门外,故南门外特别繁华。正因为南门对于徐州特别重要,人们要常常说道它,所以徐州人常把南门外简称为“门外”,其它三门内外都比较贫穷。《金瓶梅》的描写完全符合徐州的这点特征,牵扯到南门外的故事很多,其它三门即使提到也都是贫穷景象,例如第90回写来旺儿说:“如今东门外细米巷,有我个姨娘,有名收生的屈老娘。他那里曲弯小巷”.上述各种特点在运河沿岸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,《金瓶梅》之所以会全面描写这些特征,恰恰反映了作者是立足于徐州写作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