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查看: 128|回复: 0

张孝祥词鉴赏:菩萨蛮(玉龙细点三更月)

[复制链接]
阅读字号:

75

主题

22

回帖

20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200
发表于 2024-3-27 17:14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张孝祥词鉴赏:菩萨蛮(玉龙细点三更月)

张双柱

菩萨蛮   张孝祥

玉龙细点三更月,庭花影下余残雪。寒色到书帏,有人清梦迷。     墙西歌吹好,烛暖香闺小。多病怯杯觞,不禁冬夜长。

这首抒情小令在《于湖居士文集》、《全宋词》诸选本中有几处小异,现从《全宋词》。

上片开头二句奇特,直写深更明月和空庭残雪,虽未写及人,却把人的内心世界活动留给了读者去想象。“玉龙”,传说中的神龙,诗文中常常代指飞雪。“三更”,午夜。今夜有月,不可能下雪,所以,这里的玉龙是指龙形的漏壶,即刻漏、滴漏,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。“细点”,全句关键所在,时间一点一点地滴漏着,词人的情感也在一点一点地迸发着。夜深人静,月映庭院,花之疏影和雪之残照相互衬托,其景其情唯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受。这里道明正当人们深夜熟睡之时,词人却在为某种痛苦而备受熬煎不得入睡,独对空庭残雪深有感触。故下二句转向写人,不啻是脱口而出,交代有序有致。“书帏”,犹书斋。“清梦”,美梦也。这里由仄韵换为平韵,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,词人抓住《菩萨蛮》平仄递转这一格律特色,巧妙地写出了作者的情感起伏。“寒色”之“色”,用词极妙。上句一直写的是景色,这时随笔就着月色由中庭跟进书斋,想必在此寒冬之夜,许多书生正沉迷于美梦之中。有人沉迷美梦,有人感慨难眠,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,具有极强的色彩冲击力和情感撞击力。

下片继续转换平仄,抑扬顿挫,进而生发感慨,淋漓尽致。“歌吹”,歌声和乐声。“香闺”,青年女子的内室。这两句再由着月色推移和心情起伏,从男子书斋写到女人闺阁。庭院西首闺房内香烛温暖,歌乐欢喧,词人通过这再一次的强烈对比,更进一步刺激夜不能寐感伤。至此,我们不由想起唐陶翰的“乍使香闺静,偏伤远客情”句(《柳陌听早莺》),以及唐温庭筠的“并起别离恨,思闻歌吹喧”句(《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》)。“多病怯杯觞,不禁冬夜长”,直言感伤,读来凄然。结束这两句,脱自宋苏轼“少年多病怯杯觞,老去方知此味长。”(《次韵乐著作送酒》)张孝祥曾经写过“见说墙西歌吹好,玉人扶坐劝飞觞”(《定风波》),这是欢快之情。而此时尽管还写“墙西歌吹好”,却不得不申明自己多病,不堪忍受漫长冬夜寒侵,不敢再对酒畅饮了,这是凄苦之情。

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,在于自抒郁愤,全词虽无壮怀激越之语,却情真意切。该词艺术上也有一个鲜明特点,即通过两次强烈对比写出作者自己的无比感喟。上片用“更月”、“花影”、“残雪”等寒色,写出夜不能寐之人与沉迷美梦之人的对比,这是一种静观和静思;下片则用“歌吹”、“暖香”、“怯杯”等词句,写出冬夜多病之人与香闺歌吹之人的对比,这是一种动感和动悟。全词情景交融,动静结合,实在是淡语有深致,白描见功夫。该词与贺铸《子夜歌?三更月》有异曲同工之妙:“玉龙细点三更月,庭花影下余残雪。”;“三更月,中庭恰照梨花雪。梨花雪,不胜凄断,杜鹃啼血。”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于我们|欢迎投稿|版权申明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夏书友会 ( 粤ICP备18065615号 )

半夏书友会:www.bxsyh.com,GMT+8, 2025-4-20 22:13
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