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楼主 |
发表于 2024-3-27 15:28:44
|
显示全部楼层
08
1061年,年轻的苏轼结识了章惇。
两人结为好友,一起同游黑水谷。
并在石壁上刻下:"章惇苏轼到此一游。"
但后来章惇站队新党,从此远了苏轼。
后来旧党得势,他就被流放了数年。
后来新党再得势,章惇官拜相位。
重新得宠的他便展开了疯狂报复。
昔日老友苏东坡也成了他的嫉恨对象。
他一脚就把苏东坡踢到了岭南惠州。
人人都觉岭南苦,苏东坡却活得逍遥,
"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",
老苏之诗传到京城,章惇一看就恼了:
"你活得挺滋润嘛,那我把你踢到海南。"
于是老苏就被流放到了蛮荒之地儋州。
1100年,宋钦宗赵桓继位后,
立即废了章惇,并派人让苏东坡返京。
朝野上下一致认为老苏必定官拜宰相。
老苏才走到洪州,章惇之子就送来了书信:
"恳求坡老为相之后放过我父子俩。"
苏东坡回信说:"轼与丞相定交四十年,虽中间出处稍异,交情故无所增损也。"
老苏有句名言:"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。"
他理解别人的欲望,理解别人的局限,
知道世界喜欢在荒诞里闹成个兴高采烈的样子,
所以他从不把别人的荒唐看得太重。
这就是苏东坡的社交哲学:知世故而不世故。
这个"知世故而不世故"由两部分组成:
一半是"人情世故要看透",看透人性,宽恕人性。
一半是"赤子之心不可丢",永远以赤子之心待人。
章惇以为苏轼会如何,哪知他根本不挂怀。
因为怀抱赤子之心,他永远宽恕。
一次,老苏跑去贫民朋友老刘家玩,
老刘正在做糕饼,苏东坡拿起就吃,
觉得又酥又脆,问:"这饼叫啥名啊?"
老刘说:"还没名呢。"
老苏也不管人家,马上说:"那就叫‘为甚酥’(为什么酥)吧。"
一次,老苏跑去贫民朋友老潘家喝酒,
觉得味酸,也不管人家,就说:
"你这肯定是做醋放错了水吧?这酒干脆就叫‘错著水’(放错水)吧。"
因为怀抱赤子之心,他便如此率真。
老苏和名僧佛印是好朋友。
有一次,他写信给佛印说:
"我已修炼到八风吹不动,不贪婪,不嫉妒,不生气。"
佛印回信写了两字:"放屁。"
老苏气得半死,立马过江找佛印理论。
佛印说了一句:"八风吹不动,一屁打过江。"
老苏马上就懂了,乐得哈哈大笑:
"我的修行还真是如放屁啊!"
因为怀抱赤子之心,他便如此性情。
老苏有位画家朋友叫文与可,
特别擅长画竹,有"墨竹大师"之称。
"胸有成竹"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。
一次,老苏写信威胁文与可说:
"你不给我画竹的话,我就到处去乱画,并在画上写上你的名字。"
文与可也极好玩,他给老苏写信说:
"我给很多人说了,你画竹很厉害,但要想得你的画,得用做袜子的布料来换。"
两人经常互开玩笑,不亦乐乎。
后文与可去世,他大哭了五天。
差点把一双眼睛都哭瞎了。
因为怀抱赤子之心,他便如此深情。
因为宽恕、率真、性情,深情,
老苏赢得了朋友遍天下。
无论被流放到哪里,都有许多朋友来看望他。
他有一个朋友叫马梦得。
这个马梦得太喜欢老苏了。
老苏被流放后,他便辞官不做了。
老苏被贬到哪里,他就跟到哪里。
这一跟就是二十年。
老苏还有一位朋友叫巢谷。
老苏入朝当官风光时,他从不想见面沾光。
老苏被贬黄州后,他却飘然而至,
全心全意地来做东坡孩子的私塾老师。
无论被流放到哪里,老苏都这样被朋友们宠爱着。
"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陪卑田院乞儿。"
很多人都想问老苏知交遍天下的秘诀。
其实就是那七个字:知世故而不世故。
人情世故要看透,赤子之心不可丢。
09
老苏被贬黄州时,写过一篇《猪肉颂》:
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
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侯足时他自美。
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
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
早辰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这篇《猪肉颂》,其实就是"东坡肉"的烹饪方法。
北宋时,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。
老苏被贬黄州,囊中羞涩,买不起羊肉。
他这个好吃狗,哪能天天吃素啊!
于是就打起了贱如泥的猪肉的主意。
经过反复实验,他终于发明了"东坡肉":
"慢著火,少著水,火侯足时它自美。"
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。
老苏是北宋著名的美食实验家。
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、东坡鱼、东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。
这也是他的生活哲学:审美地生活。
美学家张世英说:"人生四种境界:欲求境界、求知境界、道德境界、审美境界。审美为最高境界。"
所谓审美境界,就是要活得美,活得有意思。
"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,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,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。"
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。
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。
每每流放某地,他便就地取材。
自酿美酒,款待朋友。
流放密州时,他用土米酿酒。
流放黄州时,他用黄豆酿酒。
……
他一生中酿过米酒、蜜酒、桂酒、真一酒、天门冬酒、万家春酒、罗浮春酒、酴醿酒等多种酒品。
还撰写了《东坡酒经》一文。
用今天的话说就是:"对宋朝酒品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。"
因为酒,他留下了无数诗篇。
比如那首著名的《水调歌头》:
"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……"
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茶艺师。
老苏有句名言:"从来佳茗似佳人。"
好茶似佳人,所以必须认真对待。
他专注烹茶,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,
比如他在《试院煎茶》诗中说:
"蟹眼已过鱼眼生,飕飕欲作松风鸣。
蒙茸出磨细珠落,眩转绕瓯飞雪轻。
银瓶泻汤夸第二,未识古人煎水意。
君不见,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,贵从活火发新泉。"
他与名相司马光的"墨茶之辩",
更是被誉为茶道中的"千古真经"。
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旅游家。
老苏被贬黄州,穷得吃不起饭了。
但依然穷中作乐,四处寻山玩水。
那天晚上,月光皎洁,
他约了几个朋友就去游览赤壁。
泛舟江上,想起赤壁之战场景,
便挥毫写下了著名的《赤壁赋》,
还有那篇宋词中的千古绝唱《念奴娇》: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苏东坡还是北宋最有名的段子手、瑜伽修行者……
他拥有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。
他真的把生活活成了"诗和远方".
杰克·伦敦说:"人应该生活,而不仅仅是生存。"
这句话也是像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。
审美的人生不容将就,即便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,也要尽可能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,活出人的样子。
世俗越粗糙,越需要审美地生活——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