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半夏书友会 首页 投稿 查看内容

《红楼梦》里的亲子关系,细思极恐……

2024-10-14 16:45| 发布者: 鹿鸣呦呦| 查看: 1102| 评论: 0|原作者: 映日荷花

阅读字号:

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书,它包含人间的一切况味。纵观荣宁二府,贾门四代传人,他们禀赋各异,但在亲子关系上却与各自的父母一脉相承,呈现出高度的遗传特性。

一、宁国府:四代人的冷漠疏离

宁国公贾源居长,古代的长子地位十分尊贵,但宁国府的子嗣却并不兴旺,从贾敬起便开启了三代单传的模式。

贾敬是贾代化的次子,他的哥哥贾敷八九岁时死了,他变成了家族独苗。贾敬进士出身,是荣宁二府里学历最高的子孙,本来有很光明的人生,但不知早年受了什么刺激,人到中年竟投身宗教,整日与道士胡羼,常年住在道观里。

幸得贾敬早年留有一子贾珍,贾珍袭了三品威烈将军,又兼族长之职,但因为没有父母管束,他几乎把宁国府翻了过来,与儿媳秦可卿乱伦,与小姨子尤氏姐妹调情,还带上儿子贾蓉,成“聚麀之乱”。连外人柳湘莲都知,“宁府里除了一对石狮子干净,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”。

贾敬还有一个幼女,与贾珍是同胞兄妹,因自幼丧母,父亲又不在,由荣国府的贾母带在身边抚养。惜春小小年纪便养成了“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”。她说“善恶生死,父子不能有所勖助”,还说“不做狠心人,难得自了汉”,“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,不管你们去”——听得让人后背冒凉气。实在不敢相信这样凛冽的逼问,来自一个不满及笄之年的女孩。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,她单方断绝了与哥嫂以及宁国府的关系,并赶走了自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入画。

贾敬的嫡孙贾蓉,是贾珍独子。可是父亲对这个儿子却并不宠爱,而是充满了利用。

清虚观里,贾蓉在阴凉里躲闲,被贾珍命仆人啐了一脸,贾蓉一声不吭,生生演绎了真人版的“唾面自干”;凤姐大闹宁国府,贾珍只对贾蓉说下一句“好好招待你姑娘”,就策马溜之大吉,留下贾蓉三次跪地,磕头如捣蒜,一味求饶让凤姐“千万饶了儿子”;贾珍想帮贾琏娶尤二姐为二房,贾蓉便上门哄骗尤老娘,说贾珍要为二姐三姐选好人家;贾珍居丧做赌局,不肯出名,便命贾蓉做局家背黑名;除夕夜水溶着人送字联,他还是一句话,就说我不在,叫贾蓉打发。

在贾珍眼里,贾蓉就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。我们甚至分不清,贾蓉究竟是贾珍的儿子,还是他的一个屁。

宁府人不多,贾姓至亲只有贾敬、贾珍、惜春、贾蓉四人,但这四人既无父子、父女之情,也无兄妹、姑侄之谊,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,被冰冷的海水隔绝。贾珍、贾惜春,合在一起便是“珍惜”。老曹反话正说,这对兄妹在父亲贾敬眼里,既不珍,也不惜。贾敬对孩子为什么如此冷漠?

贾府资深员工赖嬷嬷一语道破天机,“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,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,说声恼了,什么儿子,竟是审贼!”一句话,带出了贾敬不堪回首的童年。一个“审贼”,真切地写出贾敬与父亲贾代化的疏离陌路。

大概只有在赖嬷嬷这样女性长辈的眼中,才可以看见少年贾敬被父亲严厉管教时的楚楚可怜。也让我们依稀看见,那个求仙问道的老者,也曾是低着头,冒着冷汗,战战兢兢的白衣少年。

贾敬是次子,如果不是哥哥贾敷在八九岁上夭折,他本该是那个承欢膝下的可爱幼子。可惜天不假年,“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”,他从此背负着两个孩子的希望,成了老父亲安放焦虑和希冀的唯一归处。

贾敬不负众望,高中进士,成了族中兄弟的表率。而被严厉家教磋磨过的他,早已在父亲贾代化“审贼”似的教育中不堪重负。贾敬是能够抗打击的孩子,面对糟糕情形,他奋起反抗,遇挫折变斗志,活成了父母嘴里相反的模样,他看似表面有成就,可是内心痛苦无法述说。贾敬选择了中年出家,对儿女挥一挥衣袖,在“廉介孤独脾性”中消磨生命。贾敬是没有得到过温暖和爱的孩子,如何懂得疼惜自己的一双儿女。

所以,不难理解贾珍为何把贾蓉当作工具人,他自己何尝不是父亲的“工具人”,在最需要承担家族重担的时候,贾敬走了,把摊子甩给他。他没有好的榜样,只会恣意挥霍时光与财富,成为一个油腻腻的中年大叔,并如法炮制,继续把儿子当作下一个“工具人”。那颐指气使的神情、那不容置疑的语气,或许都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。而惜春,永远无法走近父亲,活成贾敬的样子,是父女一场的唯一明证。

“箕裘颓堕皆从敬,家事消亡首罪宁”,其实从贾代化开始,冷漠与隔阂就已经潜入这个家庭,贾敬离经叛道,贾珍花天酒地,惜春悲愤孤介,贾蓉充满奴性,畸形的亲子关系代代相传,使宁国府日益走向衰败。

二、荣国府:三种不同的姿态

与宁国府相比,荣国府的人口情况好得多,贾代善和史太君就有二子一女,且各自开枝散叶,子孙昌茂。然而纵观贾赦、贾政、贾敏兄妹三人的性格脾性及其后代子孙的生活状况,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亲子关系对一个人乃至家族的深刻影响。

贾敏无疑是老太太最疼的一个,贾母初见外孙女黛玉时, 就说“我这些儿女,所疼者独有你母。”不消说,贾敏是贾府上下一等一的掌上明珠。

王夫人曾实名羡慕小姑子贾敏出阁前的“金尊玉贵”,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加母亲的真心疼爱,使贾敏从物质到精神都被富养。贾敏对女儿黛玉爱如珍宝,黛玉对母亲也非常孝顺,贾敏病重亲自侍汤奉药,守丧尽哀,别忘了那时的黛玉不过是个刚刚启蒙的小学生。黛玉的贵族气质与母亲、外祖母一脉相承。她率真自然,风趣幽默,一副内心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样子。

再看贾政,他“自幼酷喜读书,祖父最疼”。宝玉挨打时,贾母曾质问贾政:“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,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!”可见,祖父和父亲两代人都在他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。

贾政虽然迂腐,教育子女未免死板,但难掩其爱子之心。贾政打宝玉之文字,脂砚斋批:严酷其刑以教子,不情中十分用情。贾政就是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父亲,打完了还真心疼,泪水如滚瓜一样落下来。

对庶子贾环,贾政早早为他看中了屋里人。在赵姨娘提及彩霞一事时,贾政方展露心意。可见无论嫡庶,贾政心中都一样疼爱。

对嫡孙贾兰,贾政在家宴上特别注意到他的缺席,亲自派人去请。中秋夜宴上对贾兰的诗作加以肯定,祖孙两人虽互动不多,但皆为正面。

贾政的严肃刻板更多是因为封建礼教对“严父”形象的定位,贾政恪守这一伦理规则不敢放松,小心维护着自己的家长地位。然而一本正经的他,也会因听见“荷叶浮萍”狂笑不止,也会因稻香村勾起归农之意,也会因宝玉的神采飞扬而暗自欣慰,让人感受到他严肃形象下的柔软内心。

而长子贾赦,在书里却找不到父母疼爱的痕迹。只有贾母“素不大喜欢贾赦”这样的笼统概括,关于他小时的成长轨迹,更是无从查找。

作为长子,贾赦从小也一定是那个被付以众望的孩子,但也许是天赋有限,不善学习,资质平平的贾赦让家长满腔的期望落了空。而弟弟贾政酷喜读书,天生是个学霸。长辈们心中的天平不由渐渐偏斜,对这个长子愈发冷落。

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理论,被父母关注越多的孩子越有出息,反之则越落后。品尝了成长路上的冷遇,贾赦一颗年少火热的心也渐渐冷却歪斜,开始以一副轻狂的面孔示人,在旁门左道上下功夫,人性在冷漠中变得扭曲。

第七十五回中秋家宴上,贾赦幽幽的,讲了一个偏心眼的笑话讽刺贾母,那口积蓄已久的怨气终于脱出,一瞬间,我居然有点心疼年迈的他。笑话说出口的那一刻,他只是个孩子,无论成器与否,总是渴望父母的关注。

再看贾赦的二子一女,全然没有被父亲宠爱过的样子。对长子贾琏,贾赦非打即骂,强娶鸳鸯不成,骂办事不利的儿子是“下流囚攮的”,后因贾琏为石呆子说了一句公道话,竟抄起家伙痛打儿子,光脸上就破了两处。后面贾赦给贾琏送了一个真人大礼包——丫鬟秋桐,直接把儿子一家搞得鸡飞狗跳,说不定这个父亲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。

对迎春,贾赦更是毫不在意。他不顾弟弟贾政的劝阻,硬把迎春嫁给贪图权势却毫无品德的孙绍祖,不到一年便被虐待致死。

而书中的隐形公子,贾赦的另一个儿子贾琮,到第二十四回才露了个脸,还是被邢夫人骂,“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。邢夫人道:‘那里找活猴儿去!你那奶妈子死绝了,也不收拾收拾你,弄的黑眉乌嘴的,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!’”这样邋遢且被继母责骂的小男孩,哪里有被父亲疼爱的模样。

贾赦的三个孩子关系冷漠,贾琏从头到尾也没有对迎春表示过关心,迎春成了荣国府里最窝囊的一个小姐。而贾琏对自己的孩子,表现也十分冷漠。巧姐出天花,他躲到外书房忙着和拿小厮去火,和多姑娘幽会。

而迎春的懦弱中藏着没有人情味的自私。累丝金凤被偷,王住儿媳妇反咬绣橘,迎春不为无辜的丫鬟说话,坐视不管的态度岂不令人寒心?而贴身大丫鬟司棋被赶,迎春更是一句话没说,不敢求情,死活由她。

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贾母对贾敏、贾政的慈爱,绵延传递到第三代人;而贾敬对贾珍、惜春的冷漠,贾母对贾赦的不喜,也遗祸于后代。

曹雪芹历经家族巨变,对此感受之深更应超乎常人。先辈的选择和行为,带给后代的可能是天壤之别的人生际遇。对孩子来说,物质的满足只是一方面,精神的滋养和爱的传递才是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环。

“我最爱的您,长大后就成了您”,“我最看不惯的你,长大后却就成了你”。一个人成年后的一举一行,总是能在童年找到蛛丝马迹。

可怜天下父母心。愿我们以名著为鉴,反省修正自己的教子态度;愿普天之下的孩子,都能被人温柔以待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公众号+小程序

关于我们|欢迎投稿|版权申明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夏书友会 ( 粤ICP备18065615号 )

半夏书友会:www.bxsyh.com,GMT+8, 2025-4-24 08:27
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