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看《文化苦旅》,看到《牌坊》一文时,突然想到李纨不就是贾府的一座活牌坊吗?为贾府扬名,更为贾府遮丑。李纨自己的感受呢?不重要!一块牌坊的感受谁会在乎呢? 一、被规训的一生 李纨出身名门,她的父亲李守中,曾是国子监祭酒,在现代大概就是清华、北大的校长。李家重视教育,族中男女皆饱读诗书。但李守中认为"女子无才便是德",所以他并不要求李纨读书,只要李纨学习纺绩井臼,就连起名字都要起个"纨"字,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李纨,作为女儿,你的主要任务就是针黹。 但李家毕竟是诗书名门,李纨要是不识字,好像有点说不过去,所以李守中还是让李纨读了点书,认了点字,读的是《女四书》《列女传》《贤媛集》。书里的这些贤良女子,都是李守中给李纨树立的榜样,而这也圈住了李纨的一生。 李纨嫁给贾珠,门当户对,郎才女貌,也许他们曾如凤姐和贾琏一般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,只是这时光太短。没多久,贾珠去世,仅留下一子——贾兰。而李纨不幸的一生才真正拉起序幕。 李纨出场时,贾珠已去世,曹公形容她"如槁木死灰一般",没有生气,没有欲望,如同行尸走肉。她明明很年轻,青春年少,该如明媚绽放的桃花,灼灼其华;她身处膏粱锦绣,富贵荣华,该如雍容华贵的牡丹,国色天香,可是,她是寡妇,这一切的一切,便与她无关了,她的世界只剩下灰色,无尽的灰色。 李纨的生活,只剩下侍亲养子,外加陪着小姑子们针黹诵读,她活成了陪衬,活成了背景,活成了李守中期望的样子,她也成了《女四书》最好的注脚。 二、被抛弃的一生 李纨是寡妇,书中关于她的穿着打扮描写甚少,可我们依然能从只言片语中描绘出李纨的形象。 成为寡妇以后,李纨告别了胭脂水粉。尤氏在稻香村洗脸时,素云把自己的脂粉拿出来给尤氏用,说:"我们奶奶就少这个。" 成为寡妇以后,李纨告别了鲜艳衣服。下雪时,众姐妹都穿着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,颜色艳丽,衬着雪景,格外动人,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。 成为寡妇以后,李纨告别了快乐。碧月到怡红院,看到晴雯、麝月、芳官等闹做一团,很羡慕。宝玉还傻傻地问:"你们那里人也不少,怎么不顽?"碧月说,我们奶奶不顽,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拘住了。 李纨从来不在人前诉说寡居的凄苦,唯一那一次,是螃蟹宴时,她说,贾珠去世后,那两个妾室守不住,她便趁年轻都打发了。若有一个守得住,她倒有个膀臂。说着,滴下泪来。可是众人的反应却是:"又何必伤心,不如散了倒好。"快乐是可以分享的,伤痛只能自己消化。 李纨的痛苦,只能在无眠的夜里静静地发酵。宝玉挨打的时候,王夫人失声大哭,忽想起贾珠,便叫着贾珠的名字痛哭。只有这个时候,李纨才能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哭,她才能释放她的感情,宣泄她的悲痛。 青春丧偶,李纨的青春便戛然而止。 三、被审视的一生 "周瑞家的送宫花"的情节,和李纨本没什么关系。可曹公偏偏提了那么一笔。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花时,"穿夹道,从李纨后窗经过,隔着玻璃窗户,看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"。而此时,凤姐和贾琏正浓情蜜意,欢声笑语传到门外。 白日永昼,凤姐和贾琏夫妻和美,李纨无聊到只能睡觉。她的屋后就是夹道,人来人往的夹道;她的屋子按的是玻璃窗户,也就意味着她的一举一动,尽在眼底。这是不是也说明李纨一直活在众人的监督下呢? 抄检大观园,李纨的稻香村也在抄检之列。抄检的是什么呢?是绣春囊。哪怕李纨是寡妇,哪怕李纨如"槁木死灰",她依然没逃过抄检。不过什么也没搜到。 王夫人搜检怡红院时,又去了稻香村。这次,她撵了贾兰的奶娘,说贾兰已经大了,不需要奶娘了。宝玉比贾兰大好几岁,还有奶娘,而贾兰就不配有奶娘了。王夫人的这个理由着实拙劣。 而王夫人将奶娘打发走,是认为这个奶娘"妖乔"。王夫人认为的"妖乔"是什么样呢?是标致伶俐,是聪明外露。真的是李纨给贾兰选的奶娘太轻佻吗? 我甚至在想,王夫人到底是对奶娘不满意,还是在敲打李纨呢?李纨是守寡之人,却用了一个所谓的"妖乔"奶娘,她的心是不是也躁动了呢? 李纨的头顶好像时时刻刻都悬着一把剑,她不知道这把剑什么时候会落下来。她明明已经如此谨小慎微,明明已经如此无情无欲,可她仍然被质疑,被责难。 搬进大观园以后,李纨就成了大观园的"法人",有个风吹草动就要被问责。 芦雪庵联诗,李纨听到李婶娘说湘云和宝玉商量着要吃生肉,她赶忙出来说,你们吃生肉,去老太太那边吃,撑病了也不与我相干。这么大雪,怪冷的,替我做祸呢。 李纨第一时间不是担心湘云和宝玉生病,她更担心的是自己被责备。想来这样的事情,已发生不止一次。 晴雯生病,宝玉向李纨报备。李纨说,要是没好,还是要出去。姑娘们的身子要紧。晴雯听了,气得起身就要走,还是宝玉解劝道:"这原是他的责任,唯恐太太知道了说他。" 连宝玉这样不管事的都知道王夫人会责怪李纨,也难怪李纨如此的小心,如此的冷漠。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,宝钗去跟李纨说,薛姨妈生病了,她要回家去照顾。李纨说:"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,别叫我落不是。"果然如李纨所料,没多久,王夫人就追问她宝钗怎么出去住了,言语中透露着责怪与不满。 李纨看似是大观园的管理者,实际上她是贾府的道德典范,是贾府给子孙树立的榜样,更是贾府给外界展示的模范。所以,李纨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都被拿着放大镜观察。她如同活在监控之下,没有隐私,没有自由。被窥探,被审视,就是她的宿命。 这样的李纨真的幸福吗?曹公并不这么认为,薄命司里李纨的名字分明在册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