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半夏书友会 首页 投稿 查看内容

贾兰:为什么这样一个好孩子,结局却让人唏嘘?

2024-7-29 16:53| 发布者: 鹿鸣呦呦| 查看: 144| 评论: 0|原作者: 樵髯

阅读字号:

1

贾兰,堪称好孩子的典范。不惹事,不闹事,在学堂读书时,面对好斗的贾菌,他极力劝阻,“好兄弟,不与我们相关”;不贪玩,无不良嗜好,在家休息,不像宝玉那样喜欢捣腾胭脂膏子或偷读流行的言情小说,而是拿着小弓小箭在自家园子里练习骑射。长大一些,就不再甘居于两个叔叔之后,在赋诗林四娘那一回,抢先做出,试图在两个叔叔擅长的领域也能引人注目。

可以说,从小到大,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到了自我提高上,从未浪费过一点光阴。 

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,结局却让人唏嘘。

李纨的判词有些模糊难懂,可“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”句却清晰异常,它意味着母子二人总有一人死去。

要么是贾兰死了,“威赫赫爵禄高登,昏惨惨黄泉路近”,这直接就是最惨的结局;要么李纨死了,贾兰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倒塌,奋斗动力消失,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颓废虚无里,他开始拷问那个一路上目标清晰、努力奋进最终功成名就的自己,“问古来将相可还存?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”。 

生在末世,身陷污泥,即使比别人清醒奋进,在“悲凉之雾遍披华林”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的情况下,他都不能独善其身。 

2

具体而论,悲剧早已命中注定。贾兰,贾府第五代子孙,草字辈。草,已经预示着贾府第五代的孩子将从王公贵族跌落到寻常百姓家。

唯一预见到这种生存危机的是草字辈的一个媳妇儿秦可卿,她在梦中警告凤姐早做抽身,凤姐听了很震惊,也很佩服秦可卿,但一到现实生活里,凤姐就置若罔闻了,非但没采取任何措施,反而从事牵媒拉纤害死人命的非法活动。具备远见卓识的可卿早早地死了——就算不死,背着一身风流债,也无暇顾及贾府将来的命运。 

贾府世袭爵位逐级下降,收入锐减,但排场架子还停留在国公爷那个时代,加上元春省亲花费,田庄收入欠佳,府内蛀虫遍地,“内囊却也尽上来了”。

察觉危机是一回事,起来行动又是一回事。贾府中两个最能干的治家女子,起着承上启下的秦可卿和王熙凤,其实都无力回天。

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”,这好似是个铁律,谁也阻拦不了。再扩而展之,整个红楼世界,底层卖儿卖女,人情冷漠;中层像贾雨村这般的,贪赃枉法,草菅人命;上层默许售卖官爵、敲诈勒索,打死了人可以用扶乩糊弄百姓,喜欢人家的扇子就可以讹诈他赖了官银打入大牢。

贾蓉同样作为贾家第五代子孙,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堕落,我们不觉得可惜,因为他本身就没有上进的意愿;但是贾兰却很想做出一番功业,找回命运欠他的东西,他那么努力、自律、好强,却像堂吉诃德在旷野里大战风车,知道他没有赢的可能,会败下阵来,然而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伤感。 

3

贾兰的悲剧,和母亲李纨的格局也有关系。

凭良心讲,荣国府上下对贾兰母子算是很优待了。贾母很疼贾兰,酒席上,常抓果子给他吃;遇到贾兰爱吃的肉也想着分给他一碗。最重要的是,给够钱,怜惜他母子,把李纨的月份钱和王夫人并肩,又给他们地,让他们每年收租子。

贾政,元宵节猜灯谜,发现贾兰没在,就命贾环带着小厮去请;贾兰大些后,就把宝玉贾环和贾兰一起带出去应酬,脂砚斋曾批,“贾政极爱贾兰”。

王夫人,贾兰的奶娘稍微妖娆一点,就辞退了事,惟恐把贾兰带坏了。就连元春,难得回家一次,也想着给贾兰名贵点心吃。 

奈何李纨并不感恩。李纨青春丧偶,但这不是贾府诸人的错,无论怎样努力,都还不了一个贾珠给她。可她偏在这里较劲,我没了丈夫,你们都冷落我,不体谅我的难处,我只能“竹篱茅舍自甘心”“不问他人兴与衰”。这种心态势必影响到贾兰。

元宵节,贾政疏忽了贾兰,贾兰就躲在自己屋里不肯赴宴,李纨是知道的,不然,她不会当着众人的面说老爷没叫他,他不肯来。她可以告诉孩子,你爷爷是爱你的,他只是忙,一时疏忽,不,她任由孩子如此。或许这样,她才有隐约的报复的快乐。 

可是贾兰不快乐,他小小年纪,难道不想和家人一起团聚欢乐?他只是在母亲的悲苦渲染下变得敏感自尊,“牛心古怪”。

如果李纨真的爱儿子,断不会让儿子小小年纪就不知快乐为何物。

学堂闹事那一节,他不惹事,不闹事,固然让大人省心,但也让人心疼。他之所以不闹事、不惹事,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惹事了、闹事了,母亲就会心烦,就会伤心,而我是不能让母亲心烦、伤心的。

李纨尽心教育贾兰,希望他日后功成名,在自己的寡妇人生里拥有一点甜,这也没有错,错的是她把压抑悲苦也给了贾兰,让贾兰的人生之路从源头上就是一片焦枯荒凉。 

4

十三岁的贾兰,不再甘居两个叔叔之下,不仅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已超过了宝玉,就连宝玉的长项也要适时出手,挑战一二,证明自己。

中秋时,他见宝玉写了一首诗受到贾政奖励,于是,也便出席做一首递与贾政,让贾政看了十分欢喜;另一次,贾政令叔侄三个赋诗赞叹林四娘英雄气概,贾兰更是抢先做出。他要出人头地的迫不及待,一眼看到底。

长大后的贾兰终于成就了一份功名,这份功名甚至可以让他不受家族被抄的牵连。或许受母亲影响,或许自身也恨,家族落难,他选择了袖手旁观,然而兜兜转转,他的这份不救也波及到自身,这个因果明白显现在李纨判词“虽说是,人生莫受老来贫,也须要阴鸷积儿孙”这句话上。 

大环境固然不能完全避开,母亲的格局影响也无处不在,然而更可悲的是贾兰长大后,没有很好的自我建设。他急于证明自己,急于脱离家族,却忽视了中国人讲的“天道”循环。

5

贾兰给我们的启示是,首先勇敢地接纳自己的不幸,开放的看待一切意外,真正具备感受生活、挑战生活的能力,去说、去笑,当你光风霁月时,生活也就没那么多牵绊。

其次如果小时意识不到,大了就要主动做课程分离,母亲是母亲,自己是自己,不要彼此深度捆绑,各自成为彼此的煎熬。尤其记得,母亲过得辛苦与你无关,这个无关的意思是不需要因为母亲的辛苦而感到内疚、自责、自我绑架,去爱她,去关心她,但不要背负她的命运。

最后要去爱、去“疯”,不辜负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,即使大环境逼仄,也永远记得辗转腾挪之间,也有片刻风姿、瞬间永恒,不急功近利,永远做自己人生里的焦枯荒野上的雨。 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公众号+小程序

关于我们|欢迎投稿|版权申明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夏书友会 ( 粤ICP备18065615号 )

半夏书友会:www.bxsyh.com,GMT+8, 2025-4-20 23:55
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