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某日宝玉正和宝钗一处顽笑,忽报湘云来了,二人便一起来见。黛玉得知宝玉从宝钗处来,便冷笑一声“我说呢,亏在那里绊住,不然早就飞来了。” 宝玉笑道“只许同你顽,替你解闷儿。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,就说这话。”黛玉听此,愈发不悦,赌气回房,暗自对窗垂泪,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。 宝玉见了这样,知难挽回,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:“你这么个明白人,难道连‘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’也不知道?我虽糊涂,却明白这两句话。头一件,咱们是姑舅姊妹,宝姐姐是两姨姊妹。论亲戚,他比你疏。第二件,你先来,咱们两个一桌吃,一床睡,长的这么大了。他是才来的,岂有个为他疏远你的?” 批书者在“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”八字旁写有批语:八字足可消气。确实,这八字一出,黛玉也就暂转愠怒,继而与宝玉论心。 “我难道为叫你疏他?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?我为的是我的心。” “我也为的是我的心、你的心。难道你就知你的心,不知我的心不成?” 宝颦论心,是二人第一次将内心情感向对方表露,虽未直接言明,读者亦难解其意,但二玉心中已洞然明了,可谓最美的表白,成为二玉之间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。在此之前,二人虽相识相知,但彼此心意未完全明了。如此看来,这“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”八字实在不可小觑,在全书中的意义价值更是不可估量。 “亲不间疏”表面上是说二玉之间的姑舅之亲远远重于二宝之间的两姨之亲,“先不僭后”表面上是说黛玉先来,宝钗后至,宝玉不会因为后至的宝钗疏远先来的黛玉。但仅凭这般字面之意,应该还不至于让羞于启齿的二玉同时敞开心扉。 《红楼梦》曲第二支〈终生误〉唱道:“你道是金玉良姻,俺只念木石前盟。” 我们试将“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”八字与“金玉良姻,木石前盟”八字联系来看,方能深解其意。 “木石前盟”说得是的宝玉和黛玉前世的故事。宝玉的前世乃赤瑕宫神瑛侍者,黛玉的前世乃三生石畔绛珠仙子。神瑛侍者“日以甘露灌溉,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。后来既受天地精华,复得雨露滋养,遂得脱却草胎木质,得换人形”。因为神瑛侍者凡心偶炽,下凡造历,这绛珠仙子也就下世为人,意欲用一生的眼泪偿还其甘露之惠。这便是宝玉黛玉之间的“木石前盟”。 “金玉良姻”的说法缘自宝玉宝钗所佩之物。贾宝玉落草时口中衔下来的通灵宝玉,上面镌刻着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”八字,正好和薛宝钗所佩戴的金项圈錾的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”两句吉谶契合。正如小丫鬟莺儿所言“我听这两句话,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”。由此,便有了宝钗宝玉之间的“金玉良姻”。 所以,宝玉所言“亲不间疏”, 不单单指在宝玉心中,黛玉比宝钗更为亲近,其至深者,乃是二玉之间的“木石前盟”要远远厚重于二宝之间的“金玉良姻”。“木石前盟”乃宝玉黛玉前世所结生命之情,刻骨铭心的血泪之爱;“金玉良姻”只是通灵宝玉和黄金璎珞之间的文字契合,更可能是王夫人薛姨妈为了撮合二宝而进行的家族捆绑。 木石皆为寻常之物,金玉则是罕见之宝。二玉之间的“木石前盟”相比“金玉良姻”更为纯粹,你是顽石一块,她是草木一株。“金玉良姻”则有了一定的物化基础,以现实需求为契机,更多的是因为二者的身份地位相匹配,所谓门当户对。 通灵宝玉的真身乃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无材补天的顽石,后经僧道二仙施展幻术,才变成一块鲜明洁净的美玉。先有石,后有玉,石为真身,玉为幻相。所以,“先不僭后”也不单单是说宝玉不会因为宝钗的到来而疏远黛玉,其至深者,乃是说“木石前盟”远远早于“金玉良姻”。“木石前盟”缔立的时候还只有石,没有玉。金玉良姻的的说法则是在通灵玉和金项圈都面世之后。 “木石”与“金玉”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黛玉和宝钗对待宝玉的态度。黛玉看到的是宝玉“石”的本质,所以黛玉更能理解宝玉,“认他是个知己”,不会像世人那般去怂恿宝玉考取功名、为官做宰。在黛玉眼中,哪怕你就是一块“只好垫脚”的顽石,我也会倾心相随。宝玉黛玉在一起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当下以后如何,只是一石一木之间最纯粹、最干净、最舒服的相处。 宝钗看到的则是宝玉“玉”的幻相,所以宝钗不会理解宝玉,只会对宝玉有各种期许,希望他能致身经济学问,带领贾府延续荣耀。如若宝钗也如黛玉那般只看到宝玉“石”的真身,可能早就失望至极,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“金玉良姻”了,“金玉良姻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,“金玉”自可成对,“金石”则难匹配了。 这样看来,所谓“亲不间疏,先不僭后”其实说的就是“木石前盟”和“金玉良姻”的关系。 又是某日,宝钗欲解午困,遂至怡红院寻宝玉,宝玉正在熟睡,袭人坐在床边做针线。后因袭人离开,宝钗遂替袭人守在宝玉旁边,不想宝玉忽在梦中喊骂:“和尚道士的话,如何信得!什么金玉姻缘,我偏说木石姻缘”。 需要注意的是,宝玉是在梦中又喊又骂,这可不是一般的说梦话,足见宝玉的对“木石前盟”和“金玉良姻”的态度。所以,“宝钗听了此话,不觉怔了”。世人皆认可的金玉良姻,偏偏宝玉极不赞成。 但终究无奈,“木石前盟”虽久虽重,但仅仅只是“前盟”,只是誓言,两心相许却难成眷属,一个纯真美好的爱情。“金玉良姻”虽迟虽轻,但最终修成“良姻”,举案齐眉却心意难平,一个妥协现实的婚姻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