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玉为堂金作马”,赫赫贾府,宁荣二宅。提到荣国府的公子宝玉、贾琏、贾环,或宁国府的贾珍,想必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,因为《红楼梦》文本中对他们的描写十分详细。 然而,还有一位荣国府的公子——贾琮,却像是一个透明的“隐形人”,书中对其描写虽寥寥无几,是曹公的疏漏而导致贾琮其人若隐若现吗? 《红楼梦》一书,“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,恐怕并不能只用疏漏来解释。笔者倾向于曹公这样安排是有深意的。虽然书中对贾琮的描写不多,但从这些描写中也可以隐隐窥见其人。 《红楼梦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曾介绍过贾赦这一房的情况:“若问那赦公,也有二子,长名贾琏,今已二十来往了,亲上作亲,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,今已娶了二年……”介绍完贾琏之后,将重点放在王熙凤身上,却丝毫没有提到贾赦的第二个儿子贾琮。 “琮”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为“瑞玉”,且在之后的一些字典中被明确列为祭祀之器。再说其兄贾琏,“琏”在后世字典中的解释也是祭祀之器,比如明代字典《字汇》就将其解释为“宗庙黍祭器”,这两兄弟的名字是相配的。按说,取这样的名字,贾琮这个儿子应当承载了贾赦不小的愿望,但讽刺的是,他在贾府的存在感非常低。 首先看贾琮的身份。邢夫人是贾赦的续弦,但贾琮并不是邢夫人的儿子。第七十三回邢夫人在教训迎春时曾明确表示自己“无儿无女,一生干净”。贾琮也不太可能是贾赦之前正妻的儿子,不然嫡出公子不可能完全不受重视。如此,贾琮与迎春的出身应当大致相当——生母是贾赦的姨娘。与嫡出公子宝玉的得宠相比,贾琮受到的关注非常少,这可以理解。但他甚至不如同为庶子的贾环,可悲可叹。 再看贾琮在贾府重大场合的出场。据统计,《红楼梦》文本中贾琮的出场共有八次。而这数不多的几次出场,有四次与祭祀或葬礼有关。 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,“彼时贾代儒、代修、贾敕、贾效、贾敦、贾赦、贾政、贾琮、贾㻞、贾珩、贾珖、贾琛、贾琼、贾璘、贾蔷、贾菖、贾菱、贾芸、贾芹、贾蓁、贾萍、贾藻、贾蘅、贾芬、贾芳、贾兰、贾菌、贾芝等都来了”,他在去祭拜的人之中;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,“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:贾敬主祭,贾赦陪祭,贾珍献爵,贾琏贾琮献帛,宝玉捧香,贾菖贾菱展拜毯,守焚池”,他与哥哥贾琏一起承担献帛的任务; 同是这一回,祭祀后依例举行宴会,贾琮还出场过一次,“将各色羊角、玻璃、戳纱、料丝廊上几席,就是贾珍、贾琏、贾环、贾琮、贾蓉、贾芹、贾芸、贾菖、贾菱等”; 第五十八回,“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,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,带领贾环、贾琮、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”,他被哥哥贾琏派去铁槛寺祭祀。祭祀属大事,贾府众人都需要参加,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中,才有贾琮的一席之地。他就像是一个“工具人”,在需要他的时候出现,承担分配给他的任务。而在不需要他的时候,比如在长辈的生日宴会或同辈的诗酒宴会中,则完全没有他的身影。 第十八回描写贾府最盛大的事件——元妃省亲时,描写元春将众多礼物赐给贾府众人,长辈贾母、邢夫人、王夫人、贾敬、贾赦、贾政等自不必说,礼物是最丰厚的,再是宝钗、黛玉、宝玉等诸姊妹,再是尤氏、李纨、凤姐,再是众丫鬟。在最后则提到“贾珍、贾琏、贾环、贾蓉等”,连贾琮的名字也没有提到,用一个冷冰冰的“等”字做代替。 试想一下,贾琮是否偷偷艳羡过自己其他的兄弟姊妹呢?他们可以开诗社、办宴会,享受亲情、友情,而贾琮什么也没有。 除上述重大场合外,《红楼梦》文本也描写过贾琮和贾府其他人的交集,共有四回。 第二十四回“醉金刚轻财尙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”描写宝玉到邢夫人房中问安,邢夫人热情对待宝玉,之后则描写过这样一个情节。“一钟茶未吃完,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。邢夫人道:‘那里找活猴儿去!你那奶妈子死绝了,也不收拾收拾你,弄的黑眉乌嘴的,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!’” 从这个情节可以推断出的信息比较多。第一,贾环的日常生活没有妥当的人照顾。邢夫人被曹公戏称为“尴尬人”,大多数读者对她的评价也是负面的。在迎春的乳母聚赌后,她曾经责骂过迎春无法管理好下人。对待贾琮,她同样没有好脸色,唯一与贾琮的交集就是她责骂贾琮,将其形容为“活猴儿”“黑眉乌嘴”,并将贾琮的奶娘也一并骂在内。她责骂贾琮,恐怕仅仅是为了撒气,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思。如果她真想解决问题,或是亲自抚养贾琮,照顾他的日常起居,或是至少给他换一个负责任的乳娘,而不是在骂过之后便没有下文。 第二,贾琮的母亲应当已经去世了,否则不太可能放任他变成这个样子也没有人管。以贾环为例,他的母亲赵姨娘虽然在贾府中不受待见,没有交给贾环正确的待人接物的道理,导致贾环在贾府也同样不受待见,但也没有见贾环“黑眉乌嘴”,连日常起居也没有人照顾。可以窥见,贾琮平时的生活恐怕也是没有保障的,连下人都可以随意欺侮他。 第三,贾琮大约已经到了念书的年龄,因为邢夫人在骂他时提到过“那里还像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”。但奇怪的是,生父贾赦也没有与贾琮的交集,并不关心贾琮的学习情况。在第九回“起嫌疑顽童闹学堂”时提到了学堂中众多贾府子弟,也没有贾琮的身影。不是他并不重要,不在曹公描述的范围内;就是他没有去上学。不论是哪种情况,都可以说明贾府中没有人关心过贾琮的学习情况。 另外,第六十回“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”描写过宝玉和贾琮的一处交集:“娘儿两个回来,正值贾环贾琮二人来问侯宝玉,也才进去……宝玉与琮、环并无可谈之语,因笑问芳官手里是什么。”宝玉作为荣国府最受宠爱的公子,整日在女儿堆中混,自然无法理解几个庶出弟弟的不容易,与他们也谈不到一块去,态度比较冷淡。此处将贾琮与同样庶出的贾环对列,从中可以大致推断出二人在贾府的地位基本是一致的,都不受人待见。 再是第七十五回贾琮还出场过一次:“两处遂也命贾环、贾琮、宝玉、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,跟着贾珍习射一回,方许回去。”贾珍在宁国府以习射为名聚赌,贾赦、贾政不知底里,便派贾环、贾琮、宝玉、贾兰来一同学习。但贾珍的目的其实是夜赌,贾琮在其中,恐怕无法受到良好的熏陶,只能将他往更坏的、更加堕落的路上带。 此外,在第五十四回“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”中的描述则略显奇怪,“二人自是欢喜,便命人将贾琮、贾璜各自送回家去,便约了贾琏去追欢买笑,不在话下”。宴会接近尾声,贾珍和贾琏派人将在场的一些贾府子弟送回家,将贾琮与贾璜总并列,竟像他不是荣国府之人一样。总之,与贾琮有交集的只有邢夫人、宝玉、贾琏等寥寥数人。其余应当与贾琮有交集的,如长辈贾赦、贾母,对这个后辈熟视无睹。再比如王熙凤,被形容为“实在是他是真疼小叔子小姑子”,也没有照顾过贾琮。贾琮存在感之低,可见一斑。 在分析《红楼梦》文本时,有“不写之写”的说法,曹公这样安排,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人物,将其与嫡出的宝玉、庶出的贾环等进行鲜明的对比,更能给我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力,让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的贵族公子都是幸福的。 在封建制度下,嫡出庶出分别甚明。庶出的探春曾经悲叹过自己的身份,想成为一个男子。但若真的是个男子,还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,就像贾琮一样,恐怕也很难做出一番事业。 贾琮,贾府的公子,虽然是庶子,但实实在在是个主子,是个爷。但他没有了生母,继母还是邢夫人这个“尴尬人”,生父也对他漠不关心。他的生活起居没有人照顾,他的学习无人关心。唯一交往比较密切的,恐怕就是同为贾环的庶子。 在贾府覆灭之后,“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”,他也只能在这样的洪流中随波逐流,没有反抗的能力。在贾府兴盛的时候,他并没有享受到好的待遇;贾府覆灭,他却要承担后果。他的一生都无法摆脱这个阴影,他的悲剧自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。贾琮,一个可悲的、不受待见的贾府公子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