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半夏书友会 首页 投稿 查看内容

史湘云在家真有受到叔婶的苛待么?

2024-3-18 15:54| 发布者: 鹿鸣呦呦| 查看: 1148| 评论: 0|原作者: 水溶

阅读字号:

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是唯一一个不常住贾府的闺秀,她是史太君的侄孙女,性情率真,乐观豪迈,心直口快又才思敏捷。每当她来到贾府,都会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,善良憨厚的她也是众人喜爱的小妹妹。

红楼梦十二曲子中的《乐中悲》就是史湘云的性格和命运写照。

襁褓中,父母叹双亡。纵居那绮罗丛,谁知娇养?幸生来,英豪阔大宽宏量,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。好一似,霁月光风耀玉堂。厮配得才貌仙郎,博得个地久天长,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。终久是云散高唐,水涸湘江。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,何必枉悲伤!

曲中意展现了史湘云乐观开朗、坚韧豁达的心性,为她应对命运的种种苦难挫折,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,从始至终都不改“英豪阔大宽宏量”的名士本色。

但是三十二回宝钗与袭人的对话,提到史湘云在史家过得不开心,要做活做到三更天,时常感到很累,还对宝钗诉苦。

再结合上下文,史湘云想开诗社做东道,都需要借助宝钗的资助才行。在听到史家派人来接的时候,眼泪汪汪的,对宝钗更是缱绻难舍。还不忘悄悄提醒宝玉:“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,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。”诸如此类的场景描写,似乎也侧面说明史湘云在叔叔家过得艰难,经济拮据,还不得自由。但事实真是如此么?

史湘云尚在襁褓之中时,父母就双双离世。二叔史鼐代袭了长兄保龄侯的爵位及宗子的身份,叔婶史鼐夫妇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史湘云的养父母。假使史鼐夫妇有任何苛待侄女的行径,恐怕都会被御史弹劾、被世人戳脊梁骨。

而况史湘云的三叔还是自己挣军功的忠靖侯史鼎,四十九回保龄侯史鼐还高迁外省大员。一门双侯的史家,呈现的是欣欣向荣之象。史家既未限制史湘云学习诗书礼乐,也从未限制过史湘云出门社交,从她出门做客锦衣绣服,领着众多的丫鬟媳妇,又与南安太妃这等贵妇熟识就看得出。

这样的双侯之家如何做得出刻薄孤女,授人话柄的事来?没理由财政拮据到需要侯门太太小姐彻夜做女工的地步。

如果长期受到叔婶严厉的规束和监管,抑或是行走坐卧都要考虑省钱的事,恐怕湘云的性格也无法豪放阔达起来。

湘云与黛玉中秋联句前,宽慰黛玉时还谈及自己:“你是个明白人,何必作此形像自苦。我也和你一样,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。”

这就说明,湘云深知痛失双亲的无奈,但是她心地宽大,从未在人前作出自苦的形象。那么她因在家做女工做到三更半夜,太累了向宝钗大倒苦水的事,就未必属实。第三十二回宝钗的一面之词,要么是主观臆测,要么是信口胡编。

但袭人听闻宝钗的话,却认为是真的,因为之前湘云的反馈,貌似对得上宝钗的说辞。“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,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,还说‘打的粗,且在别处能着使罢;要匀净的,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’。”

两相对照,似乎又印证了宝钗所言不假。但真相恐怕与袭人猜想的大相径庭。

史湘云之所以愿意长期帮袭人做女工活,是承袭人早年服侍照顾之情。但是史湘云上月应当在议亲期间,再给表兄做贴身配饰,还是寓意缘结不解的绳结,实在不妥。

史家叔婶发现她替宝玉及宝玉的丫鬟做女工,少不得一通规劝与阻止。但史湘云从小与宝玉交好,天性善良又不舍得拒绝了袭人的委托,只得避开叔婶视线偷偷开工,这才导致她的活计做得粗糙,只有到了贾府小住的时候,才方便做精细活。

否则史湘云何不直言家中诸事繁忙,因而延迟交付?而是抱愧自己做得不够精细。史湘云缺的根本不是做女工的时间,缺的是替宝玉及宝玉的丫鬟做女工的正当理由。

如果湘云对袭人直言其中原由,会令宝玉、袭人与自己三方尴尬,毕竟湘云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,一派霁月风光,但在外人看来她与宝玉两小无猜,青梅竹马,感情甚笃,而她一个千金小姐,甘为别府丫鬟驱使,也不能放在明面上说。说了袭人就会与她更疏远了,湘云舍不得与她的情谊,因此没有过多解释。

宝钗是个有心的,她窥见湘云在做男人的鞋,遇到袭人,先问宝玉匆匆忙忙去哪儿,后问“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?”显然就是怀疑湘云在为宝玉做鞋。在听到袭人的解释后,宝钗便证实了自己的猜想。

宝钗的第一反应是“便两边回头,看无人来往”,警惕非常。之后悄悄对袭人说了湘云的为难事,最后大方地将活计揽在了自己手里,“你不必忙,我替你作些如何?”

宝钗此举既笼络袭人,得到了她的感激,还顺理成章地帮宝玉做贴身的物件,以此增进与宝玉的关系。可见,宝钗是个工于心计的人,一方面她会从闲言中留神窥察,套问他人信息。另一方面又极擅摆贴心大姐姐的姿态,施小惠收买人心。

薛宝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?之前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,薛家人借元春之势投石问路,张道士受命说亲。贾母当即看穿真相,拿和尚之言打道士的脸,替宝玉婉拒了,又特意引出了赤金点翠的麒麟一物,疑似要重新定义 “金玉良姻”,不是金锁配宝玉,而是金麒麟配宝玉。宝钗看得分明,一口道出史湘云的金麒麟与之相似,暗自留心。

第三十一回,长大后的史湘云再次来到贾府,宝钗当着王夫人的面,提及史湘云旧年穿宝玉袍子的事,“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,靴子也穿上,额子也勒上,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。”黛玉忙点明那是前年,湘云年纪小还披过老太太的斗篷,全作玩笑论,以维系湘云的闺誉。王夫人也提及湘云在相看婆家的事,贾母更是明问湘云:“今儿还是住着,还是家去呢?”委婉提醒湘云要注意男女大防,然而湘云浑然不觉,还笑问宝玉哥哥何在。宝钗笑道:“她再不想着别人,只想宝兄弟,两个人好憨的。”

宝钗前后的两段话,都在暗示众人湘云与宝玉彼此感情深厚。惹得贾母、王夫人及黛玉十分不快,到最后贾母告诫湘云不要直呼宝玉的小名。宝钗之所以处处将湘云宝玉摆在一起说,言辞暧昧舞文巧诋,其实就是试探贾母与王夫人对这对“金玉良姻”的态度。

第三十二回史湘云传出订婚的喜讯,已然失去了竞争“金玉良姻”的资格,却仍在帮宝玉做鞋,在宝钗眼里这种行为是离了格的,所以她有意相阻,避人耳目对袭人说:“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。他们家嫌费用大,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,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。见没人在跟前,他就说家里累的很。连眼圈儿都红了,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。想其形景来,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。上次她就告诉我,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,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,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。”

被叔婶宠爱长大的侯门千金史湘云,有两位爵位高登仕途平顺叔父,她还配了一位才貌仙郎,正是喜溢眉梢,安心乐意的时候。在宝钗嘴里却成了在家不得自由,手头紧张,受叔婶欺压苛待,整日劳苦于纺绩针黹的贫窘少女形象。

史湘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高门淑媛,都不认识当票子长什么样子,买卖行市请客做东花销几何一无所知。史家实权侯爷就有两位,怎么可能为了节约针线上的成本,让侯门女眷亲自动手裁剪缝纫?

十二金钗中,前半部只有宝钗才真实地体验过 “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”的苦楚,她在臆想湘云受苦受累的时候,其实想到的是自己。即便如此,她还主动兜揽活计,替袭人为宝玉做女工,实则反映出薛家穷途末路,谋求金玉良姻之心甚切。

再来看,史湘云为何每次到贾府都欢天喜地,离开时又恋恋不舍,不是因为在史家缺乏关爱,而是她在史家缺少同龄姐妹玩伴。

所以面对温柔可亲的宝姐姐,她还感慨道:“我天天在家里想着,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。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。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,就是没了父母,也是没妨碍的。”

事实上,书中史家和贾家的关系并不像贾家和王家、薛家那样紧密,史家双侯除了红白喜事,派人至贾府送礼帖,其他时候都不露面,只有史湘云被贾母偶尔接来小住。联系忠靖侯史鼎的封号与忠顺亲王一样,都是忠字头,可以猜想史家双侯走的政治路线,极可能是与王、贾两家背道而驰的。

故而史湘云一旦流露出对贾府众人有亲近之意,或替袭人、宝玉做女工,都有可能招致史鼐夫妇的批评和反对,史湘云不解其中深意,才会偶尔带出婶娘多有抱怨的话。

史鼐夫妇无论从物质供给上,还是诗书教育、社交机会、婚姻良缘上,都不曾亏待湘云半点,只是史家与贾家阵营不同,湘云日渐长大又定了亲,往后与贾府诸姐妹只能渐行渐远,她偶尔伤怀的是青春将尽,姐妹离散,而不是日益拮据的家庭境况。

宝钗说湘云在家受了苛待管束,其实并无实证,相反是她自己另有所图,因而不太可信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公众号+小程序

关于我们|欢迎投稿|版权申明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夏书友会 ( 粤ICP备18065615号 )

半夏书友会:www.bxsyh.com,GMT+8, 2025-4-20 23:55
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