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码登录

半夏书友会 首页 投稿 查看内容

薛蟠与柳湘莲:从冤家对头到情若手足的背后

2025-2-24 17:19| 发布者: 鹿鸣呦呦| 查看: 154| 评论: 0|原作者: 水溶

阅读字号:

《红楼梦》中除了主人公宝玉外,对男性角色描写不多。有相对完整故事链的,只有柳湘莲和薛蟠,这两个天渊之别的人物。

“冷二郎”柳湘莲不但长相俊美,才情出众,还素性爽侠,不拘细事,深受世家子弟的欢迎。而“呆霸王”薛蟠,弄性尚气,粗枝大叶,成事不足败事有余,为众人所厌嫌。

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,从初见的误解到冲突的加深,进而矛盾加剧,不可开交。原以为柳湘莲遁走后,这对冤家必定老死不相往来。不曾想,却在他乡重逢之后,二人冰释前嫌,成为了好兄弟。

通过文本细读,我们可以回顾下他们从冤家对头到情若手足的变化过程,及其背后的深刻人性。

01、自尊与傲慢的对撞,轻视与偏见的冲突

在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,薛蟠初次见到柳湘莲时,被戏台上他英俊的外貌和温柔的角色气质所吸引。

薛蟠是一个纯粹的富家纨绔,又无出色的品貌,单凭他人见人嫌的性格与呆蠢的气质,恐怕难以吸引到真心的好友。

而他又是“头一个惯喜送钱与人的”,为何爱送钱给人?是因为他知道花钱能轻易得到他人的亲近和吹捧,以至于长久以来都是凭恃金钱财物和家族权势,以及威逼利诱的手段,来实现自己的社交需求。

就好比混迹在贾家义学中,薛蟠就利用了金钱结交契弟,用这种交易行为,来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
也许在薛蟠眼中,金钱就是万能的。所以作为富家子弟,他倚仗巨富之家骄奢放纵,目中无人,但凡有什么想要的,第一反应就是“拿钱去买”。他倾心于柳湘莲的美貌,也想与之结交契弟,开口就是“凭你有什么要紧的事,交给哥,你只别忙,有你这个哥,你要做官发财都容易。”

他用习以惯之的轻浮态度,试图用金钱权势做诱饵,收买柳湘莲。

这种居高临下地傲慢态度,不仅暴露了薛蟠在人身修养上的无知与粗鄙,也反映了他内心空虚寂寞,对人情关系的肤浅认知。

这种行为不但亵渎了柳湘莲,还激怒了他。

一则薛蟠不清楚,柳湘莲虽然落拓,但也是世家子弟出身,结交往来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,并以此为荣,因此自尊心极强。

二则柳湘莲性格刚烈,重视内心传统的道德秩序,不愿违心屈从于权贵。
柳湘莲的愤怒与不甘,恰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坚守,以及对尊严的捍卫。

两人之间产生冲突根本原因,其实是两种价值观的对撞:世俗物化的欲望与坚守道德的情感无法兼容。

02、暴力之下的屈辱,心灵深处的洗礼

薛蟠轻佻狎亵的行为,以及不知羞耻的态度,让忍无可忍的柳湘莲,产生了反抗意识,设计将薛蟠引到城外,痛打了他一顿。

而完全没有防备的薛蟠在被打后,不仅身体受到屈辱和创伤,其实心理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。他“后悔自己不该误认了人”,也“羞得恨没地缝儿钻”。

人生第一次受挫,让薛蟠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财富和地位为所欲为,但柳湘莲的反击让他意识到,世界上有些人,是不会被金钱收买,也并非所有事情,都可以用权势压人。

柳湘莲在打薛蟠时说:“我打死你也无益,只给你个利害罢。”也说明他是希望通过暴力,让薛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而不是单纯地泄私愤。

从身体到灵魂的“痛感”,让薛蟠认知转变,也变相促进了薛蟠的成长与成熟。

03、在救赎中和解,从宽容中成长

也许糊涂的薛蟠并没有深刻反思自己行为上的错误,但是对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,促使薛蟠的转变成长是存在的。借着行商之名,薛蟠出门躲羞。

这趟旅途赚了多少银子且不论,从他归来时,还不忘给母亲和妹妹带礼物的行为来看,他多少有些成长。

而萍踪浪迹的柳湘莲,在外避祸的岁月,想必见过了盗贼蜂起,民不聊生的乱象,也深刻认识到仅靠一腔孤勇难以独活。

他还是要回到那些锦衣繁华的贵族圈层中,接受朋友的帮助,同时也会忍受一些他看不惯的事,接受生活的不如意,以求栖身之地。

所以在平安州遇到遭劫的薛蟠,他不计前嫌挺身而出,帮助了他。

经此一事,柳湘莲成了薛蟠的救命恩人,而且他还不接受薛蟠的谢礼。

薛蟠在心理上对柳湘莲的认知,产生了巨大的转变,从见色起意喜欢皮相,到敬佩人品感铭恩情。他真正见识了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”的侠义情怀,见识到了甘言厚礼,换不来的热情和坦诚。

他深刻理解了,人与人之间的真情,不能靠利益的交换,金钱的交易来维系,是靠互相尊重,彼此扶助换来的。

而柳湘莲也以此事为契机,放下了无谓的自尊和清高,选择了宽容,原谅薛蟠从前的过失,用手足兄弟的情怀来对待他。

当薛蟠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做二房时,薛蟠听了大喜,说:“早该如此,这都是舍表妹之过。”湘莲忙笑说:“你又忘情了,还不住。”薛播忙止住不语。

薛蟠心直口快,在这件损害王熙凤利益的事上,站在贾琏的角度,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其实这种行为非常不妥,柳湘莲及时劝止了他,一个“又”字就说明,湘莲是真心把薛蟠当好友兄弟相待,不止一次告诫他不要胡言乱语,以免介入他人因果,再惹是生非。

这种冰释前嫌的态度,良言劝导的行为,在古代称之为“恕让为仁”,在现在来说是“向下兼容”。漂泊无依的柳湘莲,在旅途中也逐步成熟,开阔了心胸,他看到了“呆霸王”脆弱和单纯的一面,理解了他渴望友人的心理。

冷二郎不再“冷”,拒庸常人物于千里之外;“呆霸王”不再“霸”,放弃了漫使银钱换“友情”的做派。

柳湘莲与薛蟠从冤家到友人的关系转变,本质上是人性的自我救赎与成长。

薛蟠从最初的傲慢无知,到后来的反思与改变,体现了人性中的成长转变。而柳湘莲从最初的愤怒与反抗,到后来的宽容与接纳,则体现了与人为善的仁义情怀,与化敌为友的智慧。

自古以来,古今中外的故事中都有不少“不打不相识”的戏剧性地桥段,这种冲突与矛盾的背后都隐藏着,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洞察。

既反应了大多数人内心中的傲慢与偏见,对于初见之人,容易执于误会与片面的认知。

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挫折与磨合,从认识自己的错误,到欣赏他人的优点;从自我转变到携手共进。才会展现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包容,彼此救赎的光辉一面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公众号+小程序

关于我们|欢迎投稿|版权申明|手机版|小黑屋|半夏书友会 ( 粤ICP备18065615号 )

半夏书友会:www.bxsyh.com,GMT+8, 2025-4-17 00:41
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