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描写过多个人物的生日,次次不同。值得注意的是,第六十二回“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”中描写了多个人物同一天生日,书中这样写道: 探春笑道:“倒有些意思,一年十二个月,月月有几个生日。人多了,便这等巧,也有三个一日,两个一日的。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,大姐姐占了去。怨不得他福大,生日比别人就占先。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。过了灯节,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,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。三月初一日是太太,初九日是琏二哥哥。二月没人。”袭人道:“二月十二是林姑娘,怎么没人?就只不是咱家的人。”探春笑道:“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!”宝玉笑指袭人道:“他和林妹妹是一日,所以他记的。” 其中提到了三组重复的生日,分别是元春和荣国公贾源(太祖太爷)、宝钗和贾母、黛玉和袭人。生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,而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,生日能够重合,本身就是概率比较小的巧合。曹公设置这些人物同一天生日,恐怕是有深意的。 一、荣国公贾源和元春:荣枯之始 “贾源”之“源”,是“水流起头的地方”之意,是开始的意思。“元春”之“元”,本身也有开始的意思。而但不同的是,一个是繁荣的开始,一个是衰败的开始。 贾源和哥哥贾演因跟随皇帝打天下,靠军功起家,二人分别被封荣国公、宁国公,这才有了后来的荣、宁二府。凭借丰厚的军功,他们的爵位得以世代流传,这正是繁荣的开始。 但荣华并不是一直无休止地延续下去。一来天下太平,倚仗军功起家的贾家不再有用武之地,反而容易成为新帝的心腹之患;二来荣宁两府的后代基本没有一个能够担当家族兴旺重任的人。于是贾府日渐萧疏,虽然如此,但还是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”。 元春被封为贤德妃,贾府上下自然是欢喜,又有省亲的殊荣,焉得不好好准备之理?元春省亲,是“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”的盛事。但物极必反,在这次大盛事过去之后,贾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走下坡路。 庄子上的收成减少,外面还必须摆虚架子,入不敷出,加之下人们各自捞财,欺上瞒下,贾府的情况雪上加霜。甚至于到最后,王夫人都找不到一棵可以使用的人参,就连贾母分例内的米饭,都是“可着头做帽子”,完全不复昔日的奢华。元春省亲,成为了贾府加速衰败的导火索。 这一荣一枯,曹公向读者揭示,哪怕是再富贵的人家,若没有有才华的子孙承继,最终也会走向衰落的结局。这是必然的规律。 二、贾母和宝钗:一精一简 贾母和宝钗,审美风格、生活方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。 贾母崇尚精致的生活方式、高雅的审美风格。闲来无事,她喜欢布置屋子、观赏雪景、鉴赏音乐戏剧等等,而且并不是流于表面。比如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一回,她认为听曲“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,借着水音更好听”;看到黛玉的窗纱颜色旧了,认为院中没有桃杏树,竹子已经是绿色的,不应再用绿色的纱,用银红蝉翼纱更合适一些;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,身后还有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,她认为比仇十洲画的《双艳图》还好看……这些细节,都能够凸显出贾母的精致、高雅。 宝钗则不同,她更崇尚简单、朴素的审美风格。这一点从蘅芜苑的装饰就可以看出来:“及进了房屋,雪洞一般,一色的玩器全无。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,瓶中供着数枝菊,并两部书、茶奁、茶杯而已;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,衾褥也十分朴素。” 这就与贾母的审美产生了冲突:“那使不得。虽然他省事,倘或来个亲戚,看着不像,二则年轻的姑娘们,屋里这么素净,也忌讳。我们这老婆子,越发该住马圈去了!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,精致的还了得呢!他们姐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,也别很离了格儿。”但这是宝钗的无奈之举,因为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中衰败最早、最明显的。所以,宝钗不仅严格要求自己,同时也要求即将成为自己弟媳的邢岫烟也勤俭持家。 贾母和宝钗,一个是过去贾府的管家人,一个是未来贾府的管家人,秉持着不同的理念。这是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,在贾母的时代,正值贾府繁荣昌盛,贾母精致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能够得以存在。但随着贾府乃至四大家族整体的衰败,自然就会慢慢过渡到宝钗的理念,以简约、质朴为主要风格。 两代管家人,看似只是审美风格的不同,实际则是时代环境因素在默默发挥作用。曹公设置里这两个人物同一天生日,大概是想说明这个道理。 三、黛玉和袭人:理想的一妻一妾 宝玉的婚事,贯穿《红楼梦》整本书。金玉良缘,还是木石前盟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思。但对于宝玉自身来说,恐怕会认为黛玉是理想中的妻、袭人是理想中的妾。 宝玉虽然对贾府中的所有女孩子们都不错,因为他认为“女儿是水作的骨肉,男人是泥作的骨肉”。但在所有的女孩子中,黛玉是最不同的一个。湘云劝他学习仕途经济学问时,他说“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?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,我早和她生分了”。黛玉以金玉良缘试探宝玉,宝玉瞅了半天,只说出“你放心”三字。这三个字,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好的“表白”了。细细揣摩,恐怕比“我爱你”三个字更让人心动。“你放心”真挚,分量很重,而后者则是轻飘飘的,比较空泛。可以说,黛玉绝对是宝玉理想中的妻子人选,是理想的精神伴侣。 袭人是宝玉身边的首席丫鬟,书中对袭人的评价是“贤”。事实上,袭人的确无微不至地照顾宝玉,事事周到。同时,在“贾宝玉初试云雨情”一回之后,袭人与宝玉也有了肌肤之亲,这使得宝玉更加重视袭人,据原文来说就是“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是不同,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”。袭人是宝玉理想中的妾室人选,应当是没有问题的。 黛玉和袭人,一个代表精神层面,一个代表肉体层面。事实上,黛玉和袭人可以说是比较融洽的。第三十一回,写端午节这日宝玉和晴雯拌嘴,也将袭人牵扯其中。黛玉为了缓和气氛,便跟袭人调侃道“好嫂子,你告诉我。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。告诉妹妹,替你们和劝和劝”“你说你是丫头,我只拿你当嫂子待”。 设想一下,如果她们二人真的成为了宝玉的妻和妾,应当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。但是,这理想中的一妻一妾,宝玉终究都没有得到。 根据《终身误》中“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”“纵然是齐眉举案,到底意难平”之语,最终是宝钗成为了宝玉的妻子。虽说宝钗也可以说是贤妻,但宝玉还是“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”,时时刻刻思念理想中的妻子林黛玉。另外,根据袭人的判词“堪羡优伶有福,谁知公子无缘”,袭人最终与蒋玉菡结为夫妇,也没有成为宝玉的妾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这是宝玉下凡来历练必然要领会的一个道理,正应了曹公那句“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”。至于读者,也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领会这句话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