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《红楼梦》的读者都知道,曹公喜欢在回目上给人物下考语,比如“贤袭人”、“时宝钗”、“敏探春”等。 作为丫鬟中风流灵巧第一人的晴雯上过两回回目,分别是“勇晴雯病补雀金裘”和“俏丫鬟抱屈夭风流”。 一个“勇”,一个“俏”,写尽了晴雯的一生。 俏者,俏丽,俏皮也。 晴雯的出身并不好,她是十岁时被赖大家用银子买来的,是个奴才的奴才。 晴雯从奴才的奴才进阶成贾府凤凰贾宝玉身边最受宠的“副小姐”,美貌和灵巧是她最有力的武器。 她因为漂亮聪明,被赖嬷嬷孝敬给了贾母,又因为贾母看她“生得伶俐标致”、其他丫头“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”,所以被贾母送到了宝玉身边。 而宝玉又是个在脂粉堆里厮混的,喜欢的就是那些活泼漂亮的女孩子。晴雯这样的样貌品性自然也就得到了他的喜爱。 在宝玉身边服侍的晴雯可以说是放飞了自我,上对宝玉撒娇撒痴,使使小性子还有宝玉撕扇作千金一笑来哄她,中对袭人等同事怼天怼地,下对小丫头们颐指气使。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晴雯,享受尽了美貌给她带来的红利。 晴雯的俏让她走上了人生的巅峰,而她的勇,则让她走向了万劫不复。 晴雯的勇,以现在的眼光看可圈可点,可是放到红楼世界中,从生存的角度来看,就不是一个褒义词了。 最能体现晴雯的“勇”就是病补雀金裘一节。 宝玉刚得了一件俄罗斯进口的雀金裘,穿了一天就让火星子燎了一个指顶大的烧眼。 此时晴雯生病,袭人回家探亲,怡红院做主的大丫鬟就是麝月。 麝月先是认为“这不值什么,赶着叫人悄悄的拿出去,叫个能干织补匠人织上就是了。” 结果出去问了一圈以后“都不认得这是什么,都不敢揽”。 麝月又建议“明儿不穿也罢了”,这个建议也被宝玉否决了,“明儿是正日子,老太太、太太说了,还叫穿这个去呢。” 在这件事情上,麝月和晴雯性格上的特点就鲜明地展示了出来。 雀金裘修复的难度真的那么高吗?其实并不是。无非就是拿孔雀线以“界线”的手法织补上也就是了。 外面的裁缝不敢接,是因为他们没见过孔雀线,认不出这是个什么材质,也没有相应的材料,所以“不敢揽”。 但是作为富贵贾府家大丫鬟的麝月却是认识孔雀线的,也知道怡红院里“孔雀线现成的”,但是她却从未说自己动手来织补。 “界线”本身并不涉及复杂的针法或技巧,其原理类似于蜘蛛织网,需要先修正衣物破洞四周脱落或损坏的线头,调整线路,理清经纬,再根据衣物原本的经纬线一根根来回补上去。 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,界线并不是一种难度特别高的针线手法,需要的不过是细心和耐心而已。 麝月不愿意动手,不是她不会界线,而是她不想担这个责任。 如果宝玉穿着破损的雀金裘,老太太看到了,只会怪宝玉不小心,怪跟着出门服侍的人不周到。 但是如果是宝玉穿着织补过之后的雀金裘被老太太看出来了,老太太就不是怪宝玉烧坏了衣服,而是会怪织补的人手艺不佳把衣服补坏了。 麝月明哲保身装傻充楞,而晴雯却自己送了上去。 这件事原本与晴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。晴雯那时候正在生病休病假,跟着宝玉身后服侍的也不是她,就算说伺候的人不周到也怪不到她头上。 但是晴雯看不得宝玉唉声叹气,出言指点,麝月马上顺杆子就上,一句“这里除了你,还有谁会界线”,半捧半架把这个锅推给了晴雯。 最终晴雯撑着病体熬了一宿补好了雀金裘,却让自己病势更加沉重,“汗后失于调养,非同小可”。 补雀金裘不是一件难差事,而是一件苦差事,做不好有过,做好了无功。 如果真的是因为织补技巧特别难,想要表现晴雯针线活的高超,那么不应该是“勇晴雯”,而是“巧晴雯”。 晴雯的“勇”,勇在她敢于站出来为宝玉排忧解难,敢于去承担这个责任。 可是宝玉是主子,是备受宠爱的贾府凤凰。对于他来说,即使是雀金裘被烧坏了,不过是被老太太念叨几句罢了。 对于晴雯这种丫鬟来说,把雀金裘补坏了,那就是业务能力不够,在主子那里落下了不是,以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小鞋等着她 。 麝月就看得非常清楚,宁可让宝玉不穿或者穿着破损的雀金裘,也不愿意自己沾上这个烫手的山芋。 而晴雯的“勇”虽然耀眼,却是那么易逝。 晴雯不仅勇补雀金裘,在怡红院的大小事情上,她都是勇于出头的那一个。 贾政快要出差回来考核宝玉的作业,宝玉临时抱佛脚,晴雯心疼宝玉读书苦恼,教宝玉“趁这个机会,快装病,只说吓着了”,逃避贾政的考核。 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,众人都打算悄悄把这事遮掩过去,找个理由打发坠儿出去也就是了,又是晴雯像个爆碳一样对着坠儿一顿打骂撵了出去。 晴雯做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为了自己,她都是为了宝玉。 晴雯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宝玉,她把宝玉看作了她的依仗和依靠。 都说袭人是个痴人,服侍谁的时候心里就只有一个谁。其实晴雯才是那个最把宝玉放在心上的人。 她的勇,是她因为宝玉的宠爱而对自己身份认知产生的偏差,带着与她身份不符的鲁莽。 最终她的勇给她带来了什么呢? 勇补雀金裘伤害了她的身体,素日强健的人此后也时常生病,被撵出去的时候还病的“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,恹恹弱息”。 给宝玉出主意逃避贾政检查,却引发了贾母查赌,乃至后面的抄捡大观园,把自己给抄了出去。 而她满心满眼的宝玉,在她被撵出去时也只是“不敢多言一句,多动一步”,根本保她不得。 达则兼善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晴雯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,她的勇也就成了有勇无谋,成了莽撞轻狂,成了她自己的催命符。 我们赞赏晴雯的“勇”,但是我们更应该时刻看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。 不要让“勇”成了“莽”,成了刺向我们自己的利刃,影响我们的人生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