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红楼梦》的众多谜团和争议中,关于“是否是袭人告密”一直众说纷纭。有人言之凿凿地认为就是袭人告密,毕竟袭人的某些行为颇具争议,她曾经向王夫人进言,建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,在不少读者看来这似乎就是一种向领导打小报告的不耻行为。 当然,也有人认为告密者其实另有其人,袭人虽世故,但对宝玉始终恪尽职守,真心一片,她的进言更多是出于对宝玉的担忧,而且进言中除了宝玉,她并未说园中任何一人,说她告密,着实要在袭人身上叫下撞天屈来。 那么,袭人真的是那个告密者吗?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难以定论的问题,毕竟书中并未有白纸黑墨明确写明袭人乃是告密之人。若立足文本,仔细分析,便不难发现袭人绝非告密之人。 我们须得明白“告密”这一行为的成因。通常而言,“告密”往往是由利益驱使、恐惧心理以及嫉妒情绪所引发。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充满利益纠葛的环境中,当个人面临决择时,这些因素便如同心中的魔鬼,驱使着人们走向告密之路。谁告密,谁便有可能从中受益,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潜在逻辑。 贾府犹如一个微型社会,里面充斥着各种纷纷扰扰,尔虞我诈。若从利益和嫉妒的角度来看,袭人为了成为姨娘,设计赶走晴雯、芳官这样与宝玉关系亲密又倍受宠爱的丫鬟,只留下极为信任的麝月等人,以此来稳固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,为以后铺平道路。这样的解释也无不可,毕竟两百多年来很多读者都是这么认为的,但其实大错特错。 长久以来,很多读者都呈现出“扬黛晴,抑钗袭”之态,喜欢黛玉、晴雯性情本真、直率;厌恶宝钗、袭人过于世故、圆滑。因着这一刻板印象,有不少人可能连书都未曾细看几回,便断章取义地对钗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诸多偏见。孰不知《红楼梦》人物复杂多面,万万不能一概尽做“二分法”评判。 袭人是怡红院当之无愧的一等大丫鬟,与宝玉之事一直心照不宣,但像晴雯这样的宝玉身边的丫鬟其实都是知晓的,黛玉曾称袭人“好嫂子”,可见也知二人关系。赵姨娘为贾环向贾政讨彩霞,也说过“宝玉已有了二年了,老爷还不知道”,连赵姨娘都知道更别说府中其他人。王夫人更是暗中将袭人提拔为姨娘待遇,月银为二两银子一吊钱,比赵姨娘、周姨娘的月银都高。 有宝玉亲母的支持,又是公认的“准姨娘”,袭人在怡红院中的地位无人能比,无需嫉妒其他丫鬟。王夫人品择了两年,对袭人的评价就是“笨笨的,行事大方,心地老实”,倘若袭人是那种牙尖嘴利爱告状之辈,王夫人也不会出此评价。宝玉跟袭人日夜相处多年,亦评价其为“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”,曹公更是一字定评袭人为“贤”,可见更非王夫人的一面之词。 宝玉和晴雯因为扇子吵架那回,宝玉一时气恼想要赶走晴雯,袭人见拦不住,直接跪下央求留下晴雯。不管是否出于真心,为了宝玉,袭人是真的不想赶走晴雯。 至于恐惧心理方面,袭人或许会担忧宝玉的某些行为会给他自身招来不良名声。她深知宝玉常常做出一些离经叛道之举,也曾规劝过几次,但都无济于事,金钏之死,宝玉挨打,勾起了她内心深处的恐惧,才有了向王夫人点到为止的进言,但这次进言,也只是袭人的尽责之举,亦不能仅凭此事就认定袭人就是后面的告密之人。 那,不是袭人,又是谁呢?既能把平日私自顽话一字不爽传到王夫人耳中,还和晴雯、芳官等多有龃龉,又可以从中受益的人。笔者认为告密者就是:“鱼眼睛”的婆子们。 晴雯在大观园内恃宠而骄,嚣张跋扈,打骂小丫鬟更是常有的事,连怡红院的小丫鬟都看不惯她,佳蕙就曾因贾母赏赐怡红院中仆从的分配问题向小红抱怨过:“袭人那怕她得十分儿,也不恼她,原该的。可气晴雯、绮霰他们这几个,都算在上等里去……” 不仅如此,晴雯也经常看不惯那些爱挑拨是非,偷奸耍滑的婆子,会直接训斥她们,如春燕的母亲何婆子还有王善保家的等等,诸如此类,引来众多不满。晴雯被逐,其中就有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,她不仅趁势告倒了晴雯,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,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,王夫人都记在心中。而晴雯被逐,最高兴的莫过于婆子们,个个喜气洋洋。上次赵姨娘打芳官,婆子们心中也各各称愿,可见婆子们心中积怨已久。 抄检大观园的起源就是门户洞开,管理松懈,人员随意进出,小丫鬟和婆子们在园中较为自由走动,传递物品或消息,导致绣春囊这样的外部物品混入园子,园中消息也能很快传到府外。宝玉平时顽话,说起来从不顾忌身边有人无人,连袭人递暗号、使眼色也不曾发觉,俱被其他丫鬟、婆子听了去。 王夫人所谓的“心耳神意”大抵就是婆子们。她的陪房周瑞家的一直可以在贾府随意走动。宝玉身边已经告老的李嬷嬷依然可以随时进来看望宝玉,并且她也一直看不惯宝玉身边的各色丫鬟,连袭人也不例外。坠儿偷镯子就是宝玉房里的宋妈妈向平儿揭发的。四儿、芳官也是由老嬷嬷们指出来的。挑唆赵姨娘打芳官的夏婆子和芳官干娘何婆子是姐妹关系,并且夏婆子的外孙女蝉姐儿曾和芳官有龃龉……一桩桩,一件件,婆子们平时看到的,听到的,全都趁势成为了刺向晴雯等人的利箭。 贾府中的奴仆关系错综复杂,犹如一张强大的关系互通之网。宝玉所谓的平时顽笑,无人走风,纯属荒诞之谈。 奴仆们虽然身份低微,却各有心思与盘算。他们因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,或为利益争斗,或为生存结盟。宝玉身处其中,却天真的认为自己的玩笑之举可以不被人知晓,实在是不谙世事。孰不知这张网中都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消息的传递者,或出于向上攀爬,或出于嫉妒怨恨。 怡红院中的一言一行,看似在私密的空间中发生,其实早已被无数双耳目窥探,被无数张嘴议论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