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怡红院的小丫头们斗草玩,游戏结束之后,宝玉把他们方才玩的花草用树枝抠了一个坑,掩埋了。香菱笑他:“你这又做什么?难怪人人都说,你惯会做些鬼鬼祟祟让人肉麻的事。” 香菱说宝玉葬花肉麻,她可能理解不了宝玉这充满诗意的行为。以俗人的眼光来看,花草在地上晒干,落入泥土,和挖个坑埋掉,一样是在泥土里,没啥区别。 这可真不是肉麻,宝玉这次葬花大有深意!很多人看书可能只记得黛玉葬花,宝玉黛玉一起葬花,宝玉葬花可能没太注意到。 第二十三回中,宝玉正在背着人偷偷读《会真记》,被黛玉看到,当时正好一阵风来,片片桃花雨就砸中了宝玉,片片桃花落到满身、满书、满地皆是。 书中写了个细节,宝玉本来想要把花儿抖将下来,恐怕脚步践踏了。由此可见,宝玉的善心和仁慈心绝非一般,他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热爱,他觉得一切是有灵性的,值得被细心对待。 恰巧黛玉这时过来,带着花锄、花囊准备扫落花,然后埋葬。她对宝玉看什么书很好奇,几番言语,才知道是“小黄书”,然后一起看了一会儿,二人并肩在花下读《会真记》,这是《红楼梦》里最美最打动人的情节,两情相悦、两小无猜。 按照宝玉最初的意思,放在流水里,流出去就好,可是黛玉发现流出去也不干净,还是单独埋在她建好的花冢里面,才是最好。只有黛玉这么灵性的人才有此奇思妙想,给花建个花冢。 宝玉和黛玉一同葬花。虽然“花谢花飞花满天”,这落花却成了一双小儿女最甜蜜、最浪漫的注脚,真是春风醉人的热恋时节。 虽是热恋,但是二人当时还没有明白彼此的真心,还处在互相猜测的阶段。 第二十七回,“埋香冢飞燕泣残红”,这一回里开篇出现了芒种节,已是暮春时分。按照古代风俗,芒种要祭奠花神。芒种已过便是夏日了,众花都快凋谢了。宝玉正好瞧见凤仙、石榴等各种落花,便想起了黛玉,他把这些落花收拾一下,准备找她一起葬花。 他把地上的花兜了起来,跑到上次他们在上坡上建的花冢,刚到便听见有呜咽声音,起初以为是哪个丫鬟受了委屈在哭,后来才发现原来黛玉在一边哭,一边葬花。 这一次,只有黛玉独自葬花,她把全部的心事交付给《葬花吟》,宝玉在暗处偷看。黛玉已经预感到自已终将凋零的宿命:“侬今葬花人笑痴,他年葬侬知是谁?”宝玉听了,心疼不已,恸倒在山坡之上。 宝玉由花及人,想到日后,黛玉宝钗等都会离开这个世界,那时自己又在哪里,由人想到花和柳树,又想到园子,这一切到时候属于谁呢?这样想下去,悲伤的情绪渐渐浮上心头。 宝玉比上次和黛玉一起葬花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。他开始想到未来,想到生死,想到归属。人在每一个生命阶段的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。在他的思想里,一边替美好事物的离去惋惜,一边想到自己将来在何处,这个至今也会困扰我们的话题。 第三次葬花,这次几个小戏子和香菱在斗草,最后小戏子不满香菱说的“夫妻蕙”进而调侃香菱,把她推到泥里弄脏了裙子,宝玉给她出主意,让她穿了袭人的石榴裙,这事儿才过去。然后宝玉挖了坑,把那些花草埋了。 宝玉是受黛玉两次葬花的感染,而且他也认同,花应该埋在地里,化作春泥,才是最好的归宿。 我记得看过一句话“看一个人读过的书,走一个人走过的路,只不是想要距离她更近一点儿。” 宝玉就是想做黛玉做过的事情,想与她更近一点儿。遗憾的是,这一次唯有宝玉一人葬花,不再有黛玉。 宝黛第一次葬的花以桃花为主,那个时节,桃花烂漫,一如他们甜蜜的恋情。而且《诗经》里有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预示着婚嫁的美好场景,这是春天最美好的事情。 第二次黛玉藏的花很多,什么花儿都有。 第三次宝玉葬的花,是“夫妻蕙”与“并蒂菱”。按照香菱给小戏子们的解释夫妻蕙就是“一箭一花为兰,一箭数花为蕙”凡蕙有两枝,有并头结花者为“夫妻蕙”。 曹雪芹曹公习惯用“草蛇灰线”“伏笔千里”这样的写法。这就预示着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,由宝玉亲手埋葬,一如宝玉亲手埋葬了他们只能藏在心里的爱情。 宝玉这样的“才貌仙郎”做出来的事情,一点儿也不肉麻,也不过分。 宝玉是世家大族的贵公子,富而有礼,对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悲悯心。 茨威格在《断头皇后》里早就写过,她那时候还很年轻,不知道命运的馈赠早就标好了价格。 宝玉爱上谁可以由自己做决定,但最终和谁婚配,娶谁做妻子,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,维护家族的利益,这也许就是他十几年的荣华富贵必须要付出的代价。
|
半夏书友会: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,也是一家MCN机构
我们的愿景: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欢迎一起学习